长三角观察 | 常州再输球;《南京照相馆》票房破十亿;江苏教室空调全覆盖
长三角一周观察【0728-0803】
1、苏超战报:连云港泰州上演进球大战;常州0-5负盐城成丿队
8月3日,“苏超”第八轮结束3场比赛。
连云港队主场2∶3泰州队,双方携手贡献5粒进球。
盐城队主场5∶0常州队,常州队尚未完成“进一球”小目标。
宿迁队主场0∶1无锡队,无锡队凭借20号球员周宇在上半场的唯一进球,从客场带走宝贵三分。
下面是最新积分榜:
2025江苏省城市足球联赛积分榜(截止至8月3日)江苏省城市足球联赛
2、《南京照相馆》票房破10亿,口碑爆棚引共鸣
截至8月1日16时55分,《南京照相馆》累计票房突破10亿,成为2025年春节档后首部达此成绩的电影,暂列年度票房第四位,观影人次超3000万,豆瓣评分8.6分,预测总票房42.19亿。
影片取材于南京大屠杀期间日军真实罪证影像,围绕“日军罪证照片”展开,揭示照片来源及曝光过程中的艰难险阻,展现手无寸铁的百姓以底片为“武器”的坚定抗争。导演申奥表示,影片中不同方言交织,旨在还原当时南京城的包容气质,以“烟火气”呈现乱世中人群汇聚的真实感。该片由刘昊然、王传君等主演,7月25日全国上映,在纪念抗战胜利80周年之际,将历史具象化呈现,引发观众强烈情感共鸣。
多地影院出现观众看完久久不愿离场的场景,相关话题冲上热搜。有影评称,影片最大彩蛋是观众走出影院后看到的盛世中国,山河无恙、万家灯火的景象,正是对历史最好的告慰。
3、46212台!江苏:全省中小学教室空调全覆盖
作为江苏省政府2025年民生实事,全省中小学教室空调全覆盖工程在入夏前完成。据省教育厅统计,50个县(市、区)完成电力改造与增容,53个县(市、区)完成空调及主设备安装,1543所学校的32045间教室共安装46212台空调。
徐州市沛县实验学校的初中部此前因标准化考场配备空调,今年小学部66间教室新增132台,教室内空调平稳运转。学校总务主任潘薪羽介绍,为控制能耗,安装了时控装置,在学生在校期间自动送电断电。沛县歌风小学105间教室装上210台空调,县财政追加20多万元新增变压器和变电箱,副校长姜淮强调将确保空调安全有效运转。沛县教育局装备站站长刘明君提到,采购时要求供货商提供10年以上质保,减轻学校维护压力。
连云港市东海县白塔埠中心小学实现空调“从0到100”突破,85间教室装170台挂机。学校建立三级管理网络,分层控制开关。东海县精选低噪音、低能耗空调,配备4234台;连云港全市已累计安装7216台,实现全覆盖。当地教育部门表示,将保障空调电费支出,确保开学时正常使用。
4、太湖发生2025年第1号洪水,沿岸多市发布预警
8月2日4时25分,太湖水位涨至3.80米,达到警戒水位,依据水利部相关规定,“太湖2025年第1号洪水”正式编号。受此影响,苏州、无锡、常州等沿岸城市相继发布预警信号,提醒公众防范暴雨并做好避灾避险准备。
苏州市气象台升级发布暴雨黄色预警,预计部分区域将出现短时强降水;市水务局同步发布京杭运河苏州段洪水蓝色预警,要求相关部门加强防汛。无锡市气象台发布暴雨蓝色预警,提示中午到下午大部分地区将有暴雨,部分区域累积雨量超50毫米。常州市则在前一日发布暴雨蓝色预警,预计强降水伴随雷电及短时大风。
预警信息中特别提醒,暴雨后若遇路面积水,需警惕电线断落引发触电风险,发现险情及时联系供电部门。此前受台风“竹节草”影响,无锡遭遇强降雨导致河网水位上涨,当地西直湖港闸站枢纽已启用三台主机泵排涝,缓解防汛压力。
5、第十二届亚洲青少年武术锦标赛在江阴落幕
近日,第十二届亚洲青少年武术锦标赛在江阴飞马水城文体馆落幕。赛事分设散打和套路两个项目,经过四天的激烈角逐,中国队以17金2铜领跑奖牌榜,中国香港队以14金4银5铜的成绩位列第二,印度尼西亚队以12金6银12铜的成绩名列第三。
作为亚洲武术联合会认证的标杆赛事与青少年最高级别武术盛会之一,第十二届亚洲青少年武术锦标赛吸引了来自24个国家和地区的467名选手同台竞技,也吸引了众多武术爱好者前来观赛。
这场汇聚亚洲武术新生力量的体育盛事,不仅搭建了技艺切磋的专业平台,更成为推动亚洲文化互鉴、深化体育合作的重要纽带。赛场上,参赛者们以武会友,既展现了传统武术的深厚底蕴,又诠释了现代竞技的独特魅力,彰显了武术作为东方文化瑰宝,在促进国际青少年交流、弘扬体育精神和增进友谊方面的重要桥梁作用。
6、全国首部大运河全域历史图谱在江苏发布
7月30日上午,由江苏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组织编纂的《大运河历史图谱》在南京发布。作为全国首部系统呈现大运河全域历史风貌的权威图谱,这部著作以千年图文资料为依托,为运河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与利用提供新支撑,也为公众打开了解“流动的文化遗产”的立体窗口。
发布会上介绍,大运河自春秋时期开凿邗沟起始,绵延近3200公里,跨越2500多年,地跨南北八省区,汇通五大水系,是维系中华民族大一统的重要纽带,既体现中华民族的创造力与凝聚力,也是文明交流互鉴的重要载体。江苏作为大运河起源地,近年来率先出台相关保护规划,建成扬州中国大运河博物馆,举办世界运河城市论坛,推动古老运河焕发新彩。
《图谱》历经一年编纂,从2000多种古代文献中精选资料,部分为首次高清出版,采用“左图右史”传统,在图像采集、印制及装帧设计上兼具专业性与艺术性。未来,江苏将依托《图谱》推进文旅融合、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让运河文化在当代持续传承。
7、2025杭州心血管创新大会:推动内外科融合发展
近日,2025杭州心血管创新大会(HCIC)暨浙江省医师协会心血管外科医师大会在杭州启幕。大会汇聚国内外心血管领域顶尖专家与学者,以内外科融合为核心理念,围绕临床难题破解与行业未来发展展开探讨,推动诊疗向跨界共荣方向迈进。
开幕式由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马量教授、郭晓纲教授主持,人形机器人笨笨受邀参与,为学术盛宴增添科技元素。多位院士及专家致辞,从学科发展、创新实践等角度诠释融合意义。浙大一院院长梁廷波回顾医院发展历程,指出心内外科作为“医工交叉融合”模范队伍的创新前沿地位;中国科学院院士黄荷凤强调,心血管领域需打破学科壁垒,推动“医-工-理-信”交叉融合以应对健康挑战。
主旨演讲环节中,专家们进一步探索创新路径。王建安教授解析三尖瓣介入治疗新突破,胡盛寿教授聚焦老龄化背景下的微创瓣膜外科,葛均波教授呼吁研发全新概念器械抢占国际高地。此外,中外专家还分享了心脏瓣膜创新转化、心力衰竭治疗进展及AI在心血管疾病中的应用,为领域发展提供多元视角。
8、科大国创亮相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会,展示多项AI应用成果
7月29日,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会闭幕,据官方数据,线下参观人数超30.5万人次,全网流量达23.6亿,创历史新高。大会期间,科大国创展示了自研AI全栈能力在多领域的解决方案,入选“2025中国AIAgent企业商业落地Top20”,并与中国电信等启动“启明杯AI挑战赛”。
科大国创的智能体平台及行业应用覆盖运营商、电力、交通等领域。针对大模型存在的推理深度不足等问题,公司采用知识增强技术路线,结合20余年行业经验构建知识图谱,并通过三层架构解决底层环境差异等问题,形成从数据到应用的智能化范式。在运营商领域,其新一代智能业务运营支撑系统助力运营新范式;电力领域的发电运营智能体注入行业新动能;交通领域则开发数字交通执法数字人等创新应用。
公司董秘杨涛介绍,AI全栈能力具备四大优势:与中科大共建实验室的技术优势、深耕行业积累的data优势、场景创新实践经验、高可信软件技术保障的安全优势。此外,科大国创在网络大模型开发者大会发表主题演讲,展示云网智能运维技术突破,通过“一张图”与智能推理引擎融合提升故障处置效率,彰显在AI落地应用中的实力。
9、水蜜桃大军来袭!无锡首开“苏超”球迷专列
8月3日“苏超”第8轮,无锡队客场对阵宿迁队,这场关键战关乎联赛前八席位。当日下午,726名无锡球迷在无锡新区站集合,乘坐D9556次“苏超”球迷专列前往宿迁,赛后将集体搭乘高铁返回,这是无锡首次开行该赛事球迷专列,也是铁路上海局为“苏超”开行的第10对专列。
球迷倪冬表示,无锡到宿迁近400公里,自驾往返需8小时,球迷专列大幅节省时间,他还订购了“客场球迷服务包”,享受从家门到赛场的无缝衔接服务,抵达后有大巴直达球场。无锡站副站长蒋耀定介绍,针对球迷团体出行特点,车站申请运能开行专列,并联合体育局策划“高铁+大巴”联程运输,让球迷专注观赛体验。
候车大厅内,身着队服的球迷手持应援道具合影,现场成粉色海洋。车站特设绿色进站通道与专属候车区,提供主题横幅等互动元素。考虑到返程为深夜,车站协调增加出租车与网约车数量,保障球迷返程。列车长钱敏提到,专列配备无锡籍和宿迁籍乘务员,将用家乡话提供服务。
10、设“苏超”专区,大运河文化旅游博览会本月开幕
第七届大运河文化旅游博览会定于8月15日至17日在苏州国际博览中心举办,延续“融合・创新・共享”主题,坚持专业化、市场化和品牌化理念,为运河沿线省市及全国文旅行业搭建融合发展、精品推广与生活共享的综合平台。本届展会采取政府市场结合、线下线上融合等方式,包含开幕仪式和展览展示两大板块共6项活动。
展会凸显五大特色亮点。其一,推动运河城市全域共振,吸引8省64个城市及长三角等地区参展,扩大合作网络,目前已有18省76个城市、542家企业参与,外省占比58.3%。其二,聚焦年轻群体,首次设立文创展区,汇聚千余种特色文创,布置毛绒超市、“苏超”等专区,贴合Z时代偏好。其三,打造沉浸式体验,融入运河市集、VR项目等,规划三条特色打卡线路,设“苏超”应援站,通过互动活动提升观展体验。
此外,展会拓展国际交流,推出“丝路与运河的邂逅”主题展,35个国家和地区的130多家机构参展,实现全球大洲全覆盖;同时以市场为导向,邀请文旅头部企业与新兴业态亮相,推动流量转化为消费增量,发布秋季线路与惠民措施,激发产业活力。
11、重磅!全国首个区域科技创新协同立法落地长三角
近日,上海市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上海市促进长三角科技创新协同发展的决定》,标志着全国首个以科技创新协同发展为主题的区域立法全面完成。此前安徽、江苏、浙江已完成相关立法,三省一市的《决定》将于2025年9月1日同步施行,这一开创性立法将推动区域打破行政壁垒,构建协同机制,为科技创新注入动力。
长三角地区面积仅占全国4%,却集聚全国约1/4的“双一流”高校、国家重点实验室,1/3的高新技术企业及1/2的科创板上市公司,是我国创新能力最强的区域之一。但当前仍存在发展质量效率待提升、一体化程度不足等问题,此次立法正是破解这些深层次问题的关键举措。
立法采用“共同商定,分别审议”模式,由上海牵头起草,苏浙皖共同修改,核心条款基本一致,内容涵盖共建国家实验室体系、打造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集群等20条。专家表示,这标志着区域一体化从共识迈向共法,将促进人才、资金等要素跨区域流动,为G60科创走廊提供制度保障,助力长三角形成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共同体,也为全国区域协同创新提供示范。
12、全国大学生乡村振兴大赛进建德
盛夏七月,第五届全国大学生乡村振兴大赛杭州建德市专项暨2025年全国大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在寿昌工人文化宫启动,100余名师生走进乡村开启项目实施,活动以“青年乡创赢在建德”为主题,旨在搭建青年与乡村的桥梁,激发创新活力,推动当地产业、文化与生态融合。
建德市委常委莫锋表示,建德是青年入乡宝地,入选多项省级试点,建成15个青年实践站点与4家大学生创业园区,希望师生们感知乡村脉搏、用智慧破解难题、以担当贡献力量。浙江大学新农村发展研究院副院长李铁林提到,建德是浙大西迁首站,双方合作紧密,希望共同将“青・城纪”青创基地打造成样板,随后该基地项目与寿昌镇“乡村梦想家”项目签约落地。
本次大赛采用“乡村出题、高校答题”模式,共设36个赛题,前期上千名师生到建德调研。经初赛和复赛,36支队伍从全国64所高校的255支团队中脱颖而出,未来两个多月,他们将在导师指导与政府支持下,将方案转化为实际成果。
13、江苏首座海洋牧场下水调试
近日,江苏首座风光渔一体化半潜式海洋牧场——射阳龙源海上牧场“国能黄海1号”启动水下联调测试。该项目由国家能源集团龙源电力自主研发,江苏海力风电设备科技有限公司实施,是行业首个海上风电海缆综合探测平台,在国家能源转型与海洋资源利用背景下应运而生。
“国能黄海1号”位于射阳海上风电场,场区中心离岸约65公里,涵盖三个风电场区,涉海面积148.88平方千米。该区域风能资源丰富,115米高度年平均风速达每秒7.8米,平均风功率密度每平方米515瓦,年可利用小时数超3300小时,为项目提供良好基础。
风光渔一体化模式融合风力发电、光伏发电与渔业养殖,在同一片海域实现能源与渔业产品双重收获,提升海洋经济产出效益。从生态角度看,海上风电桩基可为海洋生物提供栖息场所,助力构建稳定食物链,促进生态修复,实现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双赢。此次水下联调将测试养殖网箱稳定性、监测设备准确性及各系统协同能力等技术指标。
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