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超|泰山已站在十字路口,崔康熙的去留真的不是那么重要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 尹成君
泰山需要做出改变,才能对球迷有所交待。(资料片)新华社发
本赛季中超联赛已进入白热化阶段,但是山东泰山却陷入到一场前所未有的风暴当中。在5月1日主场1:1战平海牛的比赛中,现场球迷要求主教练崔康熙“下课”。这一呼声的背后,是球队近期战绩的起伏、战术争议的激化,以及俱乐部与教练团队之间微妙的博弈。从前几轮的高光到近期的挣扎,从战术体系的保守到年轻球员的隐忧,崔康熙的执教表现被推至风口浪尖。这场风波不仅关乎一位教练的去留,更是山东泰山在十字路口的选择。
崔康熙自2023年中途接手山东泰山以来,一度凭借“三板斧”战术扭转颓势,被球迷视为“救火英雄”。然而,从上赛季开始,泰山便陷入困境,联赛成绩仅排第五,足协杯更是输给了上海上港,失去了进军亚冠精英赛的资格。本想着经过一个冬天的调整,泰山将在2025年的新赛季奋起直追,可是除了短暂的“蜜月期”外,本赛季大部分时间泰山留给球迷的都是失望。目前泰山10轮积17分,排名第五,与赛季初“争冠”目标相去甚远。
崔康熙的战术体系每一名球迷都看得很清楚,本赛季,在短暂地活用了黄政宇、李源一和马德鲁加中场“铁三角”组合后,其他战术乏善可陈,甚至在很多比赛中踢得毫无章法。很多大家都能发现的弊端总是无法更改,例如克雷桑的带球问题,进攻球员站位问题,都是一场又一场重复着老问题。本赛季,崔康熙要求球队更具侵略性,可是他的几招几式逐渐被对手破解,再加上崔康熙对几名老将的过度依赖,导致球队体能分配失衡,下半场屡现崩盘。
更令球迷不满的是,崔康熙在年轻球员使用上态度保守,有潜力的新星鲜有出场机会,球队“换血”进程停滞,与俱乐部青训底蕴形成反差。
崔康熙的去留不仅是竞技层面的问题,更涉及复杂的合同条款与经济考量。若提前解雇崔康熙需要支付高额违约金,这一条款成为俱乐部决策的掣肘,在俱乐部经济压力加大的背景下,强行换帅可能导致财政失衡。
球迷“下课”呼声,本质是对俱乐部战略方向的拷问。一方面,崔康熙的高薪与战绩不匹配,战术僵化与年轻化停滞让球迷担忧球队未来;另一方面,俱乐部其实在短期内难以找到更具性价比的替代者。这种矛盾凸显了中国职业足球的普遍困境,在资本退潮、投入紧缩的背景下,俱乐部不得不在短期成绩与长远建设之间艰难寻求平衡。崔康熙固然与泰山的体系失调,但是好歹他还能把球队稳定在前五名的位置,如果在支付违约金后新任主帅的成绩还不如崔康熙,又要做如何的交待?
一支球队运转良好,可能是主教练起到了关键的“润滑剂”作用,但是一支球队分崩离析,则不能全让主教练一人背锅。从欧洲到亚洲,概莫能外。崔康熙是否应该下课?这一问题没有简单答案。从积极面看,他擅长激发老将潜力,临场调整能力在此前的亚冠中也得到验证,但消极面同样明显,战术缺乏变化、青训断层、管理方式引发球员抵触。若俱乐部继续选择留任崔康熙,需在短期内优化防守体系、激活新人,并在夏季转会窗口引进更具有活力的球员。若选择换帅,新帅能否在有限的预算下实现战术革新,则是一个大大的问号。
崔康熙的下课危机正好在五一长假的第一天,在假期结束之前,俱乐部不会有实质性的决策出台。假期结束前的最后一天,泰山将客场对阵云南玉昆,这场比赛才是下课危机能否被化解的关键。
崔康熙的去留,或许短期内将由一场比赛的胜负决定,但从长远来看,俱乐部更需要构建更可持续的发展模式。既不过度依赖外教光环,也不被短期成绩绑架,而是在战术理念、青训造血、管理现代化中找到平衡点。
崔康熙的去留真的不是那么重要,更深层的启示在于中超俱乐部需要建立更加科学的教练评估体系。未来,俱乐部应在签约时明确阶段性目标,将年轻球员使用率、战术创新能力等指标纳入考核,避免将命运系于教练的个人决断。
如果只能用浪费一个赛季作为代价,那么希望俱乐部能真正吸取以上的教训,从而在下赛季获得更好前景。
新闻线索报料通道: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齐鲁壹点”,全省800位记者在线等你来报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