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奇姆彭,从“孤胆英雄”到“团队齿轮”

作者:小小主编发布时间:2025-08-11 14:18:43阅读次数:0

图片

记者鲁蜜报道第20轮中超,河南队主场4比1大胜深圳新鹏城。又是他,阿奇姆彭,为河南队建功——第67分钟,阿奇姆彭禁区内低射破门;第77分钟,杨意林后点头球攻门被挡出,阿奇姆彭补射建功。近5场比赛,阿奇姆彭打入了6个球,本赛季至今各项赛事为河南队入球11个。并不高的阿奇彭姆打入了5个头球,被球迷称为“小个子空霸”。赛季至今,阿奇姆彭还为球队制造了7个点球,造定位球形成进球4个。

昔日以“千里走单骑”方式完成进球闻名的阿奇姆彭,本赛季更加全面,彻底打破了外界对他的固有认知。近日他接受了本报专访,他讲述了从“孤胆英雄”蜕变为“团队齿轮”的过程,以及在中超七年历经沉浮后依然坚守的赤诚。他的每一粒进球,都是对“足球本质是拼搏与协作”最生动的诠释。

在足协杯、联赛连续对阵申花,阿奇姆彭记忆深刻。和申花的足协杯淘汰赛从一开始就被河南队视作“决赛”,不是因为对手的强弱,而是因为胸前的队徽承载着整个河南的期待,河南队对待每场比赛的态度从未有过动摇。对阵申花的足协杯赛之前,河南队在联赛里遭遇连续不胜,不过这并没有影响在他们足协杯赛事中全力投入。阿奇姆彭和徐嘉敏,成了河南队连续对阵申花两场比赛里的关键人物。

这种短期之内连续交手的比赛,需要各方面的配合才能做得更好——教练组需要反复推演战术细节,医疗团队制定体能恢复方案,管理层逐一向球员传递“每一分尊重都要靠拼搏赢来”的信念。

图片

拉莫斯在足协杯中直接派出最强首发阵容,替补席上的球员无论谁上场,都拼尽全力,让原本可能被视为“鸡肋”的足协杯,变成了展现团队精神的舞台。

与申花的足协杯比赛,河南队先落后,然后扳平,再反超,最后时刻被追平。加时赛落后,再追平,最终通过点球决胜,河南队笑到了最后。阿奇姆彭取得了入球,徐嘉敏连续扑出对手点球,河南队众志成城,淘汰了对手。在阿奇姆彭看来,那场比赛不是某一个人的高光,而是“整个团队信任的爆发。”他说,“点球大战就像硬币的两面,你永远不知道落在你手心的是哪一面,但我们所有人都在心里默念‘徐,你可以的’。”

阿奇姆彭回忆了当时点球决胜的时刻,他表示,替补席上的球员甚至比场上队员更紧张,有人攥着拳头跺脚,有人对着球门方向祈祷。“我们反复说,球队里没有‘旁观者’,替补席上的每一个人都是战斗的一部分。”正是这种并肩作战的氛围,让徐嘉敏的扑救超越了个人表现,成为团队精神的具象化表现,就像阿奇姆彭说的:“那一刻,我们所有人都成了他的后盾。”

面对阵容厚度与纸面实力均占优的申花,河南队从一开始就保持着清醒的认知。“我们不否认实力上的差距,但这不是放弃的理由。”阿奇姆彭坦言,备战阶段教练组就明确了思路:不与对手拼场面、不做无谓的消耗,而是把每一分体力都用在刀刃上。这在一周双赛中体现得尤为明显。“联赛对阵时,球队刻意放缓上半场的节奏,避免过早陷入体能透支,像‘踩油门’一样逐步加力,即便在1比3落后的绝境中,教练席的调整也从未慌乱。不是盲目压上,而是通过边路传中与中路包抄的组合拳,一点点扯开对手的防线。”

图片

能在高强度比赛中支撑执行力的,是河南足球刻在骨子里的韧性。“我们是河南的斗士,放弃从来不在字典里。”阿奇姆彭的语气带着一些骄傲。联赛再战申花的比赛,河南队员身体的疲惫显而易见,连续高强度的比赛让不少球员早早就出现抽筋的现象,但有了足协杯的奇迹,激励着队员继续坚持,让球队在落后之时仍能发起潮水般的猛攻,边路球员拖着抽筋的腿回防,中锋在禁区里反复冲击……最终2比3输了球,比分带着遗憾,但河南球员在比赛的各种数据统计结果足以证明这支球队的战斗欲望从未熄灭。

本赛季曾经有一段时间,河南队有过多次被逆转的经历,阿奇姆彭坦言,这种情况发生太多次了,球员们甚至会在比赛最后的阶段背上思想压力,总担心下一秒会丢球。为了破解这个“魔咒”,教练组与体育总监贝拉先生专门召开了两次专门的会议。“贝拉先生没有批评任何人,大家都在尽力去解决这个问题。大家开始明白,不被逆转不是靠运气,而是靠每一个人多跑一米,靠队友之间互相补位的默契,需要专注度贯穿始终。”阿奇姆彭说,现在的球队或许依然会在比赛中犯错,但至少在心态上,已经从“怕输”变成了“敢赢”。

战罢20轮,河南队积19分,排在第12位,还在为保级而努力,但与赛季初相比已经有明显改变,珍贵的是这支球队在困境中淬炼出的精神内核,以敬畏对待每场比赛,以信任支撑每一个队友,以韧性对抗每一次绝境。就像阿奇姆彭说的,“有些比赛我们输了,但我们从未输给自己。”这种不放弃的信念,或许比任何胜利都更接近足球的本质。

图片

图片

最近5场比赛,阿奇姆彭打进6球,堪称球队的关键先生。他的表现,有点颠覆了以往大家对于他的常规认知。以前他最擅长的进球方式,是“千里走单骑”,如今他能在禁区内制造7个点球,禁区外制造4个定位球,帮助队友进球,又能以1.72米的身高轰出5记头球。他不用担心自己的特点被对手识破和熟悉,因为他用努力和智慧去完成了蜕变。

“我不是传统意义上的中锋,没有绝对的身高优势,能进球只是因为团队把球送到了最该去的地方。”和上海申花两场比赛中,他进了两个头球。“我要做的,就是在正确的时间出现在正确的位置。大家总说我个子矮、跳得不高,但足球里的争顶,从来不仅仅是看身高。”他解释道,需要在训练中反复琢磨队友的传球习惯,比赛时提前预判落点,哪怕只是向前多冲半步,或是在空中转身调整姿态,都可能成为破门的关键。

其实阿奇姆彭也没想到自己能进这么多头球,赛季初,球队进球难的困境,促使锋线必须要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努力的时候,运气总会站在你这边。”他说。当队友的传中球到位,他总能像一枚精准的导弹,在人群中抢到那个转瞬即逝的点,这是勤奋与意志促成的必然。

图片

阿奇姆彭为球队制造了7个点球,打破了他以往赛季的纪录。阿奇姆彭从不将此归功于单纯的速度或对抗,而是提到给对手制造麻烦的思路,“我总在想办法钻到对手的禁区附近,那里每一次触球、每一次变向,都可能让防守者犯错。”在他看来,点球的诞生更像一场和对方后卫的心理博弈,不是刻意追求身体接触,而是通过连续的突破、变向、假动作,迫使对手在高压下做出本能的犯规动作。

从泰达、深足时期的一条龙破门的孤胆英雄,到如今既能造点球又能助攻队友的进攻多面手,阿奇姆彭完成了风格的转变。“以前可能在进攻端需要我冲在前面,扛着球队前进,但在河南,我得到了更多支持。”他坦言,现在更能明白足球的本质是11个人之间的“齿轮咬合”。当对手用多人包夹限制他的突破时,改变风格不是妥协,而是为团队创造空间的智慧。现在的他更在意如何让球队变得更好,哪怕只是吸引两名防守者,给队友腾出空档,也是一种贡献。

在中超效力时间已经七年多,阿奇姆彭早已经被对手不断研究,但他从来不担心,“他们或许知道我的强项,但我也更清楚他们的弱点。”多年中超征战让他练就了“见招拆招”的本领,“如果我看到他们有针对性防守,我会尝试用另一种方式去进攻,我从不被一种风格困住。威胁的本质,其实是让对手猜不透你的下一脚。包括我的队友更多地和我进行协作,来分担被针对的压力。”

本赛季阿奇姆彭的转变,让他在球队中更多扮演着连接者的角色,既能用速度冲击对手防线,又能在禁区前沿用传球串联进攻,甚至在关键时刻创造点球,为球队打开僵局。“无论什么角色,最终都是为了赢球。”

图片

去年初到河南队时,对于他的质疑声曾如潮水般涌来,“速度下滑”“状态不再”等评价,在他以往职业生涯是少有听到的。阿奇姆彭没有在意这些评价,“我理解他们,毕竟当时我错过了冬训,状态确实不好。”但他从未怀疑自己,“C罗、梅西也会有状态起伏,没人会因此否定他们的能力。我了解自己能做到什么,这就够了。”

今年冬训备战期,从体能储备到技术打磨,他像新人一样从零开始,最终用进球和助攻让大家忘记了上赛季的不快。“足球就是这样,做好自己该做的,剩下的交给时间。”

赛季初的河南队也曾深陷困境,但阿奇姆彭与队友们一起逐渐走出低谷。“最大的变化是团队气氛和精神韧性。”他特别提到新教练拉莫斯带来的改变,“不是战术上的颠覆性调整,而是让我们在心理上更加强大,这种坚韧比任何技战术都重要。”

在阿奇姆彭和队员们的眼中,球队走在正确的路上,外援与国内球员不再是孤立的个体,而是像齿轮一样咬合着,这种为彼此奔跑的默契,让球队即便面对强敌也能打出韧性。“我们或许不是最强的,但一定是最团结的。”阿奇姆彭曾经经历过惨烈的保级大战,所以他知道,唯有团结能让球队抵达目标。

图片

图片

阿奇姆彭在中超已经七年,经历了许多,中超成了他职业生涯效力最久的联赛。

“这七年,像是看了一场剧情跌宕起伏的电影。”阿奇姆彭的回忆里,藏着中超最沸腾的时刻,那时的赛场,奥斯卡、特维斯、拉维奇群星云集,看台上球迷山呼海啸的呐喊能掀翻屋顶,“尤其感觉江苏、北京的氛围最为火热。但后来,因为疫情,我们不得已在一个地方连续待上一两个月,训练、比赛、隔离,周而复始过着同样的生活。”接踵而来的降薪潮与欠薪风波更让不少熟悉的外援离开,“那些曾经并肩的顶级球员陆续告别,联赛确实有些不一样。”

大家都要直面金元足球的退潮,阿奇姆彭也第一次谈到了当时的处境,那是他极少谈及的过往。“那时候,每个月都在等工资,却一次次落空。”作为要投资未来、资助家乡社区的顶梁柱,欠薪不仅是经济压力,更是对职业尊严的打击,“你明明在训练、在比赛,拼尽全力后却连应得的回报都拿不到,最后球队甚至解散了……”球员们失去的不仅是薪水,还有一段倾注心血的时光。

“我留下,是因为这里有让我安心的理由。”妻子和孩子早已爱上中国的生活,社区里熟悉的笑脸、球场上队友的默契,让阿奇姆彭在动荡中找到了归属感,“只要身边的人开心,我就愿意继续奔跑”。在他看来,中超的变化像一面镜子,照见过往的喧嚣,也映着当下的韧性,“今年联赛又引进了不少优秀球员,我觉得,它在慢慢变好”。

图片

或许正是因为经历了低谷期,如今的他也更珍惜当下的安稳。“按时发放的薪水、健康的团队氛围、能让家人安心的环境,这些简单的东西,比曾经的喧嚣更让人觉得踏实。”阿奇姆彭觉得,大家心态的转变,正是联赛从金元泡沫回归足球本质的写照。

足协杯战胜申花后,阿奇姆彭冲到客队球迷区翻了两个跟头的画面,成了本赛季最动人的瞬间之一,这是他一直以来的招牌动作。“当时确实是很兴奋,只想奔着球迷区去庆祝,但我们走过去的路上,有申花的队徽在地上,我不想踩到对手的队徽,才用翻滚的方式奔向球迷的,但滚的方向没把握好。”

这种纯粹,是阿奇姆彭七年来历经风雨从未改变的底色,他进球时会忘情嘶吼,输球时会低头沉默,“我想让身边的人开心,哪怕不喜欢我的人,也没必要互相憎恨”。在功利的职业足坛,这份真诚,成了他的铠甲。从天津到深圳再到河南,三次转会,三次重新出发,阿奇姆彭总能快速融入新环境,他愿意敞开心扉接纳一切。

图片

去年脚后跟触目惊心的重伤,至今牵拉着皮肉,还时常隐隐作痛。“那次伤病源于一次没有重视的冰敷,我自己也大意了,导致越来越严重。后面比赛只能吃止痛药,给伤口贴上敷料才能出场。但比赛中常常药效就过了,钻心的疼就会马上到来。”阿奇姆彭说。

前任主教练不喜欢阿奇姆彭,这在队里不是秘密,这是他中超生涯里唯一一次和主教练不合。这种情况下,伤病影响下为什么还要坚持比赛?阿奇姆彭说:“他不喜欢我,我也不喜欢他对待我的方式,但我们也说开了,大家都清楚,不是为了彼此工作,是为了河南工作。”那段时间,阿奇姆彭受到疼痛影响,表现时好时坏。

阿奇姆彭记得初到中超时,自己拿球奔袭的瞬间全场响起的欢呼声,那时的联赛像一团火,点燃了20岁出头的他所有的热情。七年间,联赛在变,他也在变。看着今年联赛引进的新援,他眼里有期待:“会好起来的,就像足球永远有奇迹一样。”

七个春秋,阿奇姆彭与中超互相成就,互相见证。从喧嚣到沉淀,他与中超故事进入了新的轮回。

图片

标签:
收藏
分享
发表评论
发布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