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是种以民为本的生活方式
8月7日上午,伊宁市第十中学的足球场上,十几个孩子和几位中年大叔围成圈,开心的跳着、唱着。
他们是昌吉回族自治州男子U14足球队的球员和教练们,在2025年自治区“石榴籽杯”青少年足球锦标赛中3:2险胜乌鲁木齐代表队。
这就是体育本来的样子——多年苦练,一朝梦想成真,欢声和笑语,幸福的泪水,仅仅是因为一场来之不易的胜利。
一天前,在喀什市深喀足球青训基地,新疆女足在全国青少年女子足球民族团结友谊赛中,0:9不敌上海女足之后,姑在场边难掩失望,伤心地哭了。
娘们
这也是体育本来的样子,尽管全力以赴,但是失利依然是大多数参与者需要面对的现实。
体育是什么?它浓缩于欢笑与泪水之中,同样欢笑与泪水也是浓缩的生活。
体育是种以民为本的生活方式。
冠军从来不是体育唯一的目的,同样名利也不该是人生最重要的目标。健康远远高于名利,拼搏的过程和自我的成长,也远远高于冠军和奖牌。
随着,中国在经济、军事、教育、文化等领域都逐渐找回了民族自信,金牌和冠军也不再是老百姓关注体育的焦点所在。
“输也爱你,赢也爱你,不拼不爱你”这句能让全国体育迷产生一致性共鸣的口号,所反映出的是,老百姓心中渴求的体育,是能打动每个人,能感化很多人,改变一个人的体育精神。
让几万个人代替十几亿人去运动的时代,早已一去不复返。从孩童到中老年的快乐体育,才是中国体育未来的方向所在。
从古至今,体育都是育人的重要组成部分,武术、骑射被寄予了尚武精神的思想高度——勇敢无畏,自省精进,团结协作,这些古代精英的共识即是一个人的强大根源,也是中华民族强大的根本。
纵观历史,每每中华民族危亡之际,不正是这些拥有尚武精神的民族精英们,前赴后继,奉献牺牲,挽大厦于既倒。
每个中华儿女,既要对这些伟人、英雄心怀感恩,更要有传承他们崇高思想精神的使命感与责任感。
于当代,体育的塔尖是看似遥远的尚武精神,但体育的塔基则是与每个人息息相关的强身健体。就民生而言,比帮助普通老百姓强身健体、娱乐减压、减少疾病、延缓衰老更为重要事有哪些?
中国老百姓在解决了温饱之后,体育成为休闲娱乐和更高精神追求的首选载体。
体育是一种国际通用语言,更是一份社会润滑剂,在不同民族的文化交流、民族融合方面的桥梁、纽带、载体的作用十分突出。
体育是娱乐休闲,是更快更高更强的自我精进,体育更是一份对家乡、对祖国、对美好与神奇的精神寄托。
体育产业也是一个重要的产业,作为服务型产业的一部分,体育的本质是通过服务大众,获得大众消费。无论是参与体育活动、观看体育赛事、购买体育装备、为体育文化付费,加入体育社团和俱乐部,根本是打造一个让老百姓满意,并愿意扫码支付的服务项目。
清晰了发展体育产业和推动全民健身的逻辑关系,自然也就明白了,如何发展体育,接下来如何让体育融入老百姓生活,会成为全新的话题和课题。
两年前,贵州的村超给出了90分的答卷;如今,江苏的苏超,都给出了99分的答卷,相信,还会有更多的高分甚至满分的答卷,会出台。
这份答卷会是新超吗?让新疆的体育人、体育爱好者、渴望从体育中收获欢笑和泪水的老百姓们,一起期待,一起努力。
文丨黄兴
